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低調”并未給日式快餐連鎖味千拉面帶來救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味千拉面的湯底秘密卻更加撲朔迷離。
昨日(8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廣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經過調查,確認廣州市味千拉面湯底為濃縮湯料包調配而成,濃縮湯料為上海一家公司所產。
新說法:湯底源自湯料包
味千“骨湯門”曝出以后,盡管飽受質疑,但味千對于該事件的解釋卻始終難以打消消費者的疑惑。昨日,繼上海相關監管部門公布味千“骨湯門”的調查情況后,廣州食藥監局也宣布已經介入調查,并公布初步調查結果。
據了解,廣州食藥監局針對媒體報道的味千拉面湯料問題出動執法人員,對廣州市的味千拉面連鎖企業進行了調查。廣州食藥監局表示,目前已初步查明味千拉面湯底是將總部統一配送的濃縮湯料包,按照統一配方混合加熱后,配以專用調味料制作而成。其中涉及的濃縮湯料及調味料,均屬其企業專用的預包裝食品原料。
廣州食藥監局的通報未顯示“湯料包”是液態湯料還是粉末。而此前味千曾承認其拉面產品所用的湯底的確并非熬制,而是用濃縮液勾兌而成。湯料包又是“味千拉面骨湯門事件”中的一種新說法。
湯料產地變上海
對于湯料的具體供應商,味千拉面一直未予明示。而最近上海工商局公布味千中國湯料問題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味千湯料濃縮液的主要成分是豬骨湯精,生產企業為山東泰安京日丸善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據報道,“豬骨湯精”被運到西蓋米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后,添加調味料等制作成湯料濃縮液,然后再送往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并配送到各家味千拉面門店。
據廣州食藥監局的調查結果,在調查中味千拉面連鎖企業能當場出示濃縮湯料及調味料的進貨單據、生產商資質證明及產品檢驗合格報告。相關單據顯示,濃縮湯料由西蓋米(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經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檢驗合格;調味料由日本進口,生產商為日本國味之豎株式會社,經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而執法人員隨機抽取了味千拉面使用的主要湯料及調味料進行抽樣送檢,委托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對樣品中的重金屬、微生物、防腐劑等共18項衛生項目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符合衛生標準。
據了解,西蓋米(上海)有限公司為日資企業,目前關于該公司的公開信息很少。
此前,味千拉面公司發言人表示,湯底濃縮液在中國生產,但僅由唯一廠家供應。
廣州食藥局人士認為,餐飲單位有責任、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衛生的食品,也有責任和義務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原料來源、成分等信息的知情權。
“骨湯門”致門店遇冷
目前,味千拉面并沒有滿足消費者對原料來源的知情權。面對越來越“較真”的消費者,味千已經為其遮掩的態度付出代價。
味千此前在官方網站上展示了一份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出具的鑒定報告為其“骨湯”做廣告,但現在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表聲明與味千撇清關系并指其做法是“侵權”的。而其因山梨糖醇超標被罰的舊事也被重提。
此外,昨日味千又被指是“貼牌日貨”。味千中國官方網站自稱“味千拉面”店始創于1968年,發源地是日本九州島的熊本,擁有九州島“白湯之雄”美譽,其獨特之白湯采用豬大骨、各類魚骨經長時間熬燉而成,含有大量“軟骨素”,對人體骨骼鈣質有著極佳的補充。但昨日卻有報道指味千拉面在日本并不出名,在東京僅有一家店面。而其創始人則為一名旅日中國臺灣人。
雖然目前無任何證據證明味千拉面湯底不符合衛生標準,但一個又一個的“秘密”卻使味千面臨著空前的信任危機。據報道,上海市工商局認為,味千拉面關于產品鈣含量等廣告內容涉嫌虛假宣傳,已介入調查。
目前相關媒體的報道顯示,味千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主要業務地區的門店均遭遇“寒流”,生意不佳。負面影響早已傳遞到股票市場上。自“骨湯門”事件后,味千中國股價連連下跌。繼前日跳空低開收跌2.71%后,昨日再度大跌5.89%,報收11.5港元。自7月22日以來的短短10余天,味千股價的跌幅累計已接近35%,市值損失至少60多億港幣,其掌門人、連續四年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之位的潘蔚身價也嚴重縮水。
據了解,目前高盛已下調對味千評級,渣打則表示味千店內客流降低,并調低味千2011及2012年盈利預測。
事件回放
7月下旬:媒體曝光味千拉面湯底采用濃縮液;
7月24日:味千承認湯底確系勾兌,但對供應商只字不提;
7月25日:味千股價大跌;
8月1日:有媒體指出供應商系青島有明食品有限公司,但味千拉面予以否認;
8月2日:上海工商局介入調查味千拉面涉嫌虛假宣傳一事;
8月3日:泰安京日丸善被查,但否認為味千生產“豬骨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