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發現化學醬油或含致癌物 國內不查氯丙醇類物質
國家質檢總局檢驗醬油12個指標 合格率95.9%
香港媒體近日報道稱,發現有不法商販研發了一種“化學醬油”,只要將砂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苷酸及鳥苷酸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混在一起,就可制作出“化學醬油”。不僅味道細膩,更有真醬油的“黏口”感覺,只是湊近聞略有刺鼻氣味。
報道稱,這種“化學醬油”中含有的水解植物蛋白質,若用鹽酸分解,可能會釋放致癌物質,包括三氯丙二醇及1,3二氯丙醇(氯丙醇類物質)。
不過,國家質檢部門在對國內醬油抽查時,所檢驗的12個指標中并不包含氯丙醇類物質。
三氯丙醇 國家有規定限量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指出,這種“化學醬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質需要通過酸來制造水解過程,如果生產商采用的是鹽酸,過程中將會釋放出致癌物質三氯丙醇。
北京一輕研究院研究員魯緋表示,國家行業標準對三氯丙醇物質是規定有限量的,三氯丙二醇的含量不超過1ppm(百萬分之一),只要控制在限量范圍內就是安全的。
協會
釀造醬油不含此類致癌物
制取“化學醬油”時,需要用到鹽酸將原料脫脂大豆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此過程也會使油脂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又可進一步與鹽酸反應而被氯化產生三氯丙二醇。
因此,“化學醬油”在制造過程中容易產生三氯丙二醇,而釀造醬油不經過此步驟,因此基本不會有三氯丙二醇產生。
10日晚間,中國調味品協會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稱,上述報道所指的化學物質“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只是生產配制醬油的原料之一,也是國內外都允許生產的一種食品原料,并非什么“化學物質”。
我國對“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對其中的氯丙醇的限量也有明確規定。此外,釀造醬油與配制醬油的區分問題不屬于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為了分類管理、指導生產、引導消費。
盡管目前北京市場上的醬油都標明是“釀造醬油”,但是消費者很難分辨到底是釀造醬油還是配制醬油。
醫生
很可能是制作醬油過程中產生
上午,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主任郝鳳桐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三氯丙二醇與1,3二氯丙醇這兩種氯化物,在動物實驗中都是可以導致肝癌的物質,不過使人體致癌的劑量尚未明確。
對于醬油這類調味品,郝鳳桐認為直接添加以上物質的可能性非常小,“很有可能是在制作醬油的過程中,原料之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所出現的產物!
郝鳳桐強調,要搞清楚調味品中是否存在添加劑或化學物質是否超標,相關部門應完善調味品的檢測標準,制定相關的細則。
●背景新聞
醬油抽檢 不查氯丙醇類物質
今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過對醬油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當時的合格率為95.9%。
根據《醬油衛生標準》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及相應產品標準的要求,質檢總局對醬油產品的氨基酸態氮、銨鹽、總酸、總砷、鉛、黃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等12個指標進行了檢驗。
但是,這12個指標中,并不包含氯丙醇類物質。
●新聞延伸
中國醬油在英曾被查出含有毒物質
英國《每日郵報》此前報道稱,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倫敦、利茲、曼徹斯特等城市抽樣檢測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泰國生產的醬油、耗油、蘑菇醬和雞肉腌料,其中近四分之一產品含有化學物質嚴重超標,有一部分甚至含有禁用的有毒物質。
這些產品在專門的中國超市販賣,買者多為中國和泰國餐館,以及有東亞和南亞血統的家庭。
檢測結果認為,偶爾食用這些有問題的調味品,消費者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如果長期食用則有致癌風險。
英國食品標準局抽查了100份樣品,其中24份的三氯丙二醇超標,三分之二的樣品含有1,3二氯丙醇,這兩種物質都會大大增加患肝癌的幾率。
●國外標準
三氯丙二醇
每公斤至多
可含有0.02毫克
三氯丙二醇(3-MCPD)被歐盟視為一種非常危險的化學物質,調味品中每公斤至多允許含有0.02毫克。
有國內媒體報道稱,三氯丙二醇是另一種具爭議性的物質,可令男士患上睪丸癌。
英國食品標準局副主席蘇茲·里德表示,在醬油生產過程中,可以完全避免這些物質的出現。
1,3二氯丙醇
屬于致癌物質
所有食品都不許加
歐盟對1,3二氯丙醇的要求更為嚴格,因其屬于致癌物質,所以所有食品都禁止含有此類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列出1,3二氯丙醇(1,3-DCP)的建議攝取量,因該物質對人有害,不可被人類攝取。
1,3二氯丙醇用于生產硝基清漆、感光材料,也用作硝酸纖維素和硬質樹脂的溶劑,以及水溶性顏料的黏合劑。
文/記者 林晨音 尹曉琳 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