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稱“修復除塵”對內稱“水管破裂”導致屏風洇濕
本報訊 (記者張然)針對媒體報道的“清宮舊藏木制屏風被水浸泡”一事,故宮博物院曾做出解釋,稱媒體報道不實,所謂的文物被水泡壞,其實是在進行正常的修復和除塵。昨天此事再起波瀾,最先披露此事的財新網刊發報道,稱故宮博物院對于此事的解釋內外有別。他們對外稱是“修復除塵”,對內則稱是“水管破裂”導致噴出的水洇濕屏風。
8月9日,財新網刊發題為《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的報道,稱繼7月4日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碎裂后,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此次故宮相關部門再次選擇瞞報。文章稱,此次出事的文物是由故宮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制屏風,該屏風在文保科技部進行修復時被水浸泡。
當天,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故宮方面已對此事進行了核實,上述文物沒有損壞,所謂的文物被水泡壞,其實是在進行正常的修復和除塵。
昨天上午,財新網刊發追蹤報道,直指故宮博物院對屏風受損事件內外解釋不一。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8月9日下午,故宮博物院緊急召集副處級以上干部開會,院長鄭欣淼在會上對近期有關故宮的幾起熱點事件進行了統一說明。在會議的最后,鄭欣淼重點提及屏風受損一事。鄭欣淼解釋說,今年6月,這件屏風由宮廷部送到文保科技部修繕。7月25日晚,文保科技部水管破裂,噴出的水打濕了覆蓋屏風的棉墊子,繼而滲透棉墊洇濕屏風。次日上午,文保科技部發現出事后,對屏風進行了陰干處理。鄭欣淼在會上表示,屏風被泡后外形看不出變化,文保科技部認為,文物沒有受損。這個解釋與故宮博物院此前對外界的解釋大相徑庭。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來看,故宮博物院對于所有事故的處理,都遵循“隱瞞-被曝光-曝光后試圖大事化小”的路徑。據了解,出事屏風為紫檀木插屏。
昨天,本報記者向故宮博物院內部人士求證此事,得到的說法與財新網報道內容大致相同,屏風被泡并非“修復除塵”,而是因水管破裂導致的意外事故。不過該內部人士稱,在會上就屏風被泡事件進行解釋的并非院長鄭欣淼,而是另一名參會官員。昨天,故宮博物院未就對內對外解釋為何不一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