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是經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批準設立的北京市質量方面最高獎項。
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屆,本次為第二屆評選。評選“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旨在打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推動質量提升和品牌發展戰略,樹立企業質量典范,形成標桿示范效應,推動全市企業和組織學習和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模式,并取得成效。
獲得市政府質量管理獎的企業或組織總數原則上不超過5家,另外設置不超過5家的提名獎。獲得市政府質量管理獎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并優先推薦參評中國質量獎。參評申報及評審過程不收取任何費用。
1.評選范圍不受限制,鼓勵各行業企業和組織參與。
第二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工作按照“自愿申報、資格審查、材料評審、現場評審、審查評議、社會公示、批準表彰”
環節依次開展。采取網上申報方式,申報時間和渠道在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上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選范圍: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登記三年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政策的企業或組織均可申報。
2.評選標準更加符合北京發展特點和導向。
此屆評選,評審辦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國家標準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修訂,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內容和權重的調整,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價準則(2016年版)》,突出北京市的特點和戰略定位、品牌、創新和社會責任導向,并增加服務業、公益性組織評價指標,使條款更加清晰簡明,符合首都定位。
3.本屆市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模式。
本屆市政府質量管理獎采取評審專家評價和大數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申報企業性質,對《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價準則(2016年版)》中可以量化的指標全部進行量化,采取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驗證、評價,涉及企業文化、戰略實施等無法量化的定性指標由評審專家進行評價,形成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體現北京市政府質量獎評審的全面性、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4.本屆評選增加大數據技術應用。
本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選將采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充分搜集整理“企業、政府、消費者、新聞媒體、第三方機構”五個方面大數據,為評選工作提供篩選、驗證、評價、監控等技術支持,構建質量共治視角下的政府質量獎評價體系。
5.大數據技術在評選中的主要環節。
首先增加大數據初篩環節。考慮到本屆參評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報名更加踴躍,增加了大數據初篩環節。企業進行網上申報后,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取并分析同申報企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監管數據和社會數據,對提供信息虛假、信用等級差、存在重大事故及有嚴重違法記錄等情況的企業,取消資格。
其次是在評審中開展大數據驗證、分析和評價。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并分析,得到政府、消費者、新聞媒體、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大數據評價結果,審核驗證企業內部信息,分析和評價企業外部信息,使企業內外部信息透明化,達到評審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最后是針對獲獎企業,定期對已獲獎企業進行大數據評價,持續監控已獲獎企業的情況,從而實現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應用。
6.廣招專家評審更權威。
2014年9月至11月期間,北京市質監局以社會公開形式招募評審專家,通過各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推薦,以及個人申報自薦,嚴格審核后組成121名專家的質量管理獎專家庫。2016年9月,河北、山東、四川、浙江、重慶等省質監局推薦了當地經驗豐富的30名質量獎評審專家納入質量管理獎專家庫。目前專家庫共有151名專家。考慮今年申報組織數量和涉及行業較多,為了保障評審專家質量,結合行業分布,首先選取出50名參加過國家質量獎和省級質量獎評審工作的專家,然后經專家技術委員會評議,優先選用外省專家和擔任過評審組長的專家,并考慮此屆評審工作量,最終選出31名評審專家(其中含外省專家14名),作為此屆市政府質量管理獎資料評審和現場評審專家。
7.評審專家隊伍經驗豐富。
此屆評審將進一步融合國際和國內的權威專家,經過考核選拔后,組建評審專家隊伍。評審專家主要從本市制造業、建筑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業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認證機構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中招募市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專家,同時吸收部分國際和國內的權威專家參加評審,通過集中培訓和考核,選拔出綜合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評審專家,組建第二屆市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專家組。
8.設立監督機制,確保評審公正、公平。
在評選過程中,加強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審員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評審人員和受評單位均要簽署承諾書,以保證評選過程中的公正、公平性。
建立質量管理獎評審監督機制,邀請部分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同各區縣質監局紀檢組長共同對評審全過程進行監督,規范化管理。
在評審過程中,嚴格評審紀律,不接受所評單位的任何宴請、禮物、傭金或有價證券等,并對評審信息嚴格保密,不私留、泄露參評單位任何信息資料。
9.各類企業參評更踴躍。
同其他各省市質量獎相比,北京參評的數量和涉及行業種類最多。市評審辦對這些申報組織進行了資格審查和大數據篩選,選出70家行業排名較高的組織進入資料評審環節。這70家組織中有央企,有市屬國有企業,有民營企業,有外資企業,還有事業單位,覆蓋產品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農業等各產業領域。
10.以市政府質量管理獎為手段,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提升。
結合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選,充分利用市政府質量管理獎專家庫資源,對申報此屆市政府質量管理獎的企業,通過開發線上、線下培訓課程以及現場指導診斷、定制化輔導等形式,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培訓、指導、診斷等工作,通過幫助和服務企業,讓企業了解和學習符合當前發展的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形成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
11.京津冀三地政府質量獎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為了推動京津冀區域質量發展,京津冀三地質監部門達成共識,三地質量獎評審專家庫資源共享,開展評審專家間的經驗交流、培訓等活動,提升評審能力和水平;推廣名優企業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分享成功案例及成果,引導更多企業追求卓越。通過三地合作,實現京津冀三地政府質量獎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質量總體水平提升。
12.評審辦對獲獎企業或組織持續進行監督。
對已獲獎的企業或組織,評審辦將持續進行監督管理,定期對已獲獎企業或組織的經營質量狀況、產品質量等情況進行監督跟蹤,如果企業或組織獲獎后3年內發生重大質量、安全、環保、衛生等事故,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將撤銷其所獲獎項,并向社會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