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
開發商為何不降價
面臨資金面的困難和業績的壓力,開發商為何不降價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分析。
理由一
上半年6051.9億信托
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
據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卞希國介紹,公司主要是給房地產企業作貸款擔保,“今年上半年就做了17億元,保利、萬科都有向我們貸款。”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調研發現2010年國內市場涌現了20多只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去年末資金規模達到500多億元。今年上半年投資房地產領域的信托資金的金額按照信托協會公布數據是6051.9億元。
理由二
看好后市
不愿賤賣優質資產
前美國銀行美林董事總經理、安泰盤實總裁蓬鋼先生表示,缺錢的房地產業要么是盡快以相對低的價錢把手里資產賣掉,換取現金,要么去市場上融來相對成本比較高的資金,“我建議還是盡量少賤賣優良資產,相信這輪調控后,資產價格還有大幅度上升。”
高和投資董事長蘇鑫表示,中小企業如果生存都是問題,那就降價,“那些微型企業,就一個項目,干脆把項目賣掉。中型的房地產企業可以用股權融資方式跟基金合作。需要短期資金,可以跟信托合作,轉向民間高利貸風險很大。”
理由三
降價很復雜
效果并不一定好
為何寧愿高成本借貸,也不降價促銷?“有些是高端房,目標客戶被限購限貸,降了效果也不好;有樓盤若大降,則前期業主鬧事。”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表示。
“一旦降價會引起退房和利潤下降及貸款機構的注意,而借錢可以最快速度提高資金周轉率,況且銷售款被政府監督,很難在短時間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表示,“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開發商就算‘沒飯吃也不會降價’。”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機構貸款的金額比較大,而靠銷售一下要回收龐大的資金不太可能。
市場研判
資本金上調至35%
開發商或有可能降價
在何種情況下,開發商才會選擇降價呢?“就是到了貸款貸不到和銷售連續半年大量下降,資本金從現在的20%上調至35%,或者是爆發金融風暴的時候。要不,開發商不會降價。”謝逸楓表示。(記者 蔣悅飛、張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