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調控持續加壓,一些中小型房地產企業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據A股上市房企的中報披露,約有六分之一的房地產企業在上半年涉及礦產業務,涉及資金超200億。
盡管上半年國內地產行業經歷了最為嚴厲的調控,但行業總體發展似乎尚未受到巨大影響。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8月31日,上半年A股136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1578.42億元,同比增長8.48%;利潤總額341.13億元,同比增長12.57%,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233.15億元,同比增長14.19%。
但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兩極分化在業績上的表現開始突出,不少中小房企開始遭遇危機。統計顯示,32家上市房企在調控緊縮的2011年上半年取得了凈利潤翻番的優異成績,同時有26家房企出現虧損。
記者注意到,不少房地產上市公司在調控風聲之下紛紛開始謀求轉型,其中中小型地產公司涉礦的現象尤為明顯。據《證券日報》統計顯示,目前有多達近20家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涉足礦業,占全部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六分之一,而這些房企在礦業上的投資總金額也超過了20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低迷和政策調控之下,房地產企業尋找新的業績突破口是一種正常需求。申銀萬國認為,盡管礦產投資存在較大風險,但是其高額的回報率和產品價格長期看漲的趨勢是房企轉型涉礦的首要考慮因素。
萊茵置業
宣布進軍礦業 股價暴漲80%
地產上市公司萊茵置業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減少29.56%。對于營收的減少,公司稱因經營面臨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尤其是按揭政策的調整、貸款利率的不斷提高,部分城市的限購政策等。
對于這樣一家業績受到政策影響的企業,卻在今年上半年經歷了一輪市值暴漲。截至6月30日,僅在半年的時間里,萊茵置業的股票就暴漲了81.26%。游資之所以對萊茵置業青睞有加,是源于萊茵置業的涉礦概念。
萊茵置業今年6月份公開宣布進軍礦業領域。萊茵置業先在貴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貴州萊茵達礦業發展有限公司,7月5日,萊茵置業宣布全資子公司貴州萊茵達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收購貴州黔南華益礦業35%的股權,交易價格為175萬元。
盡管目前礦產業務暫時還未對萊茵置業有業績貢獻,但市場已經“聞風而動”。進入8月以來,浙江房企萊茵置業成了大宗交易的常客。有5個交易日均出現了其身影,交易筆數多達12筆,交易總量2645.85萬股,交易金額1.61億元。
華業地產
房產銷售減速 轉投5400萬掘金
9月6日,華業地產宣布,公司擬出資5400萬元收購深圳市隆興投資有限公司所持陜西盛安礦業開發有限公司90%的股權。據悉,盛安礦業擁有2個探礦權,礦床總利潤超過26.77億元。
5400萬的價格有望換來26.77億的利潤,華業地產“掘金”消息一出,多家券商一致給予推薦評級。
對于公司的“涉礦”,華業地產董事會在中報曾表示,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華業地產的房地產銷售增速減緩,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管理層決定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開拓新的業務渠道,并致力于將其打造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華業地產涉足礦業發展的信心十足,此次已不是首次涉礦動作,該公司于今年6月注冊成立了托里縣華興業礦業投資有限公司,8月又注冊成立了托里縣華富興業礦業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用于收購金礦等礦產資源的相關資產。
記者注意到,華業地產雖然涉礦,但目前,公司業績貢獻的主力依然是房地產。在二級市場上,華業地產已經遭到了資金的追捧。公司剛一宣布涉礦,股價便從5月底的8元附近,一路狂飆至8月16日的最高14.25元每股。
中弘地產
6000萬買“死礦” 轉型or噱頭?
8月15日,中弘地產公告稱,公司擬用自有資金6000萬元收購仁源投資所持鑫興礦業49%的股權。此后公司又宣布,根據發展需要,擬將公司名稱由“中弘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此舉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公司逐漸淡化地產業務,著重開展礦產業務而做出的改變。
對于涉足礦業,中弘地產解釋,這是公司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次嘗試,通過收購,公司將涉足有色金屬行業,有利于拓寬公司盈利渠道,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涉礦對于中弘股份而言更像是噱頭。有調查發現,鑫興礦業自從2008年3月拿到杜荒嶺金礦的采礦權后,就一直持有,并沒有正式生產。該礦目前也基本處于停產狀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還沒有拿到環評及安全生產認證報告。
一個金礦,長達3年的時間都沒有拿到環評以及安全生產認證報告,讓人難以理解。在風險提示中,中弘地產也坦承,采礦權的環評認證及安全生產認證尚在辦理中,何時取得存在不確定性。(張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