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成關注焦點
10月26日下午,社會各界期待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立法聽證會在北京召開,16位汽車廠商、協會及消費者代表在會上就汽車“三包”暢談看法,交流意見。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成為會議關注的焦點之一。
據悉,自9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發布了召開立法聽證會的通知以來,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報名,廣大市民通過信件、郵件、電話的形式積極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為立法工作出謀劃策。
聽證會上,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及質量司副巡視員汪立昕分別介紹了《征求意見稿》立法的概況和立法起草背景及簡要過程。劉兆彬指出,汽車“三包”主要是對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相關的民事行為予以規范,是對銷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向消費者承擔“三包”責任的基本要求,旨在通過企業承諾、消費者維權、社會監督、政府監管來規范“三包”責任的有效履行。目前汽車“三包”規定立法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主要內容規定已經基本完整,但草案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修改。質檢總局將積極吸納各方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努力使汽車“三包”規定更加科學和完善。
會上,與會代表就《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和建議。代表們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汽車質量問題第三方鑒定、“三包”規定的可操作性等問題上。大家一致認為,目前出臺“三包”制度很及時,有利于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不過大家也認為,《征求意見稿》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界定模糊、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的地方。
大家在發言中,均對汽車“三包”表示贊同和支持,認為汽車“三包”規定的出臺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但涉及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方面的技術條款以及具體執行可操作性等細節問題仍不可忽視。
另據了解,目前,《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和總局網站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已經結束。國家質檢總局將根據網絡等各渠道反饋的意見,特別是此次立法聽證會收集到的意見,逐條梳理,充分考慮,對《征求意見稿》作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力爭該規定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