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復牌的金地集團昨日(6月29日)午后盤中一度跌停,全天暴跌9.91%,在它的帶動下,多倫股份、中珠控股、天地源、華麗家族,整個地產股板塊跌幅達6.22%。有媒體把金地股價的大幅下跌和公司6月27日作出的一項人事決定相關聯。當時該公司證實金地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已于日前離職。
上述聯系雖然牽強,但房地產分析師指出,老總離職背后有一個令投資者擔心的問題:包括金地在內,A股市場上的房地產龍頭企業去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天價購買了多幅高價土地,這些土地在老總離職后將由誰處理,怎樣令損失降至最低?
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說,在土地成本比競爭對手更高的情況下,開發商產品的競爭力非常有限,特別是在市場冷清時,價格沒有吸引力,項目滯銷的概率極大。中原集團研究董事程澐表示,上述問題可能是令地產老總離職的真正原因之一。
離職老總留下高價土地
在趙漢忠離職后不久,金地集團就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金地已經形成了科學、成熟的管理運營體系。同時,公司以團隊建設作為能力建設的核心,已經成為以標準化流程、多部門協作為基礎的整體,不會因為個別人員的變化而對公司產生影響。
出版過《地產浮華背后》等地產行業圖書的金地員工魏藍說,雖然金地上海公司是由趙漢忠一手帶隊打下來的“江山”,而且上海分公司每年的銷售業績要占到整個集團業績的一半,但上海公司現在已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現代管理制度,所有項目的開發和銷售還會按照原定的計劃和方案完成。
地產業內的多位人士也認為,一兩個老總的離職對金地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此前,房地產業已發生多起老總離職案例,涉及萬科、恒隆、保利地產、保利香港等十多家大型地產商,但是這些人員的調整,并沒有對公司的股價產生過大的影響。
程澐說,真正可能給公司帶來壓力的是這些離職老總留下的高價購買來的地塊和可能加劇的市場調整。
昨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報道,由于上海一些樓盤的銷售價格已經跌破了周邊地塊的樓板價,多幅剛剛開始建設的地塊面臨“被破發”。
金地上海公司去年購買的青浦趙巷地塊雖然尚未“破發”,但同樣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來自網上房地產的數據顯示,目前青浦趙巷新盤的成交均價雖然達到24000多元/平方米,但是最近一個月卻沒有一套成交,區域開發商面臨大幅降價的壓力。
但金地去年拍地時僅樓板價就達到14500元/平方米。根據當時業內的估算,上述地塊售價必須達到23000元/平方米才能保本。
高成本拿地開發商面臨壓力
此前,開發商對高價地塊的處理方式只有一種:沿用星河灣的辦法,在非豪宅地段蓋價格更高的豪宅。來自業內的消息,金地內部前期曾計劃將項目售價定在均價60000元/平方米。
趙漢忠也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青浦趙巷地塊將會造成洋房系列的豪宅產品,并稱上海的高地價逼迫開發商只能開發豪宅產品。
但事實上,上海豪宅只漲不跌的神話已經被打破。來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的統計,6月的前23天,上海僅有19個一手豪宅項目 (成交均價50000元/平方米以上樓盤)成交,總共售出了62套房源。市場上可售的48個豪宅項目中29個“零成交”,比例高達六成。多個豪宅項目已經在啟動降價或者變相降價,但收效極不明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價地塊的處理顯得更棘手。《每日經濟新聞》昨日采訪了高價購地的萬科、中海、中國建筑等多家企業,除中海地產的內部人士前日就記者提出的采訪回應說看好上海大虹橋的未來,準備把長風地塊建成中海的代表性產品外,其他開發商均以種種理由謝絕了采訪。
薛建雄說,在房價下跌趨勢明顯的情況下,開發商蓋樓已經很難在高地價的情況下取得優勢,高價拿地的開發商現在壓力很大。(記者 楊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