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家電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為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換機需求,而廢舊家電的處理問題也由此誕生。隨著多項行業標準的相繼出臺,這一市場面臨洗牌。與傳統渠道相比,家電以舊換新逐漸成為了舊家電回收的重要渠道。
九大省市回收總量超138萬臺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一經推出,迅速得到了賣場和消費者的響應。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家電以舊換新實施兩個多月以來,9個試點省市回收的五大類舊電器超過 138萬臺,其中電視機96.8萬臺,冰箱13.3萬臺,洗衣機17.3萬臺,空調20795臺,電腦85337臺。“十一”黃金周后,家電以舊換新再創新高。
黃金周結束后的一周時間,試點省市共回收廢舊家電34.11萬臺,比黃金周期間增加3.29萬臺。與此同時,這些省市共銷售新家電28.25萬臺,比黃金周期間增加6萬臺;銷售額11.28億元,比黃金周期間增加2億元。截至10月15日,9個試點省市累計回收廢舊家電 122.42萬臺,銷售新家電88.17萬臺,銷售額34.86億元。
從北京地區的情況來看,8月10日,家電以舊換新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北京市城八區內的社區回收站點已增加到80個,北京16家中標家電回收企業進駐這80個社區,集中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咨詢、現場預約登記、上門回收舊家電等服務。還可以現場交售再生資源物品,領取環保紀念品。按照統計,北京市家電以舊換新自啟動以來,已回收舊家電11.3萬臺,銷售新家電6.4 萬臺,銷售額達到2.4億元。此外,大中、國美、蘇寧三大家電連鎖賣場也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幫助下實現了銷售額30%的增長。
“黃牛”鉆空子謀暴利
盡管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了舊家電從正規渠道回收,但由于舊家電的認證體系尚未完全成熟,一些“黃牛”嘗試著從以舊換新中謀取高額利潤。記者日前在某連鎖賣場購買電器時發現,賣場外有為數不少的“黃牛”,向沒有舊家電的消費者兜售舊電器。
以20英寸左右的舊電視機為例,“黃牛”將其出售給消費者的價格基本為100元。根據以舊換新政策,用戶若購買彩電最高能獲得400元的補貼,而且回收人員上門拉走舊電視機的時候還會支付35元的費用。照此計算,消費者花費100元就能拿回335元的返款,確實很有吸引力。
一個“黃牛”告訴記者,由于返款金額可觀,近期消費者對舊家電的需求量很大,單個家庭一次性購買5臺舊家電的事情也不足為奇。記者獲悉,“黃牛”們收購舊家電的費用很低,一臺20英寸左右舊電視機的價格甚至只有10元-20元,對他們來說,出售一臺舊家電就意味著至少有50元以上的純收入。
另有消息稱,“黃牛”們還有兩種賺錢方法,一是先去舊家電市場,用低廉價格收購舊家電,從回收企業那里取得換購新家電所需憑證,然后再將憑證加價出售給消費者;另外一種,是“黃牛”們直接用憑證去以舊換新銷售點采購新家電,然后將這些新家電拿到二級市場上出售謀取利潤。
行業標準出臺規范市場
從目前正在執行的政策來看,家電以舊換新暫時只涵蓋了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和電腦,而普及率很高的小家電并沒納入這個范圍。對此,相關廠商日前呼吁,小家電同樣適用于家電以舊換新,希望政府將小家電納入以舊換新范圍。畢竟,如果消費者堅持使用舊的小家電,舊家電的質量問題將會引發安全隱患。合理的回收將避免這種安全隱患,同時,也可以拉動消費,促進小家電行業的發展。
實際上,為規范廢舊電器回收市場,國家針對廢舊電器回收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2004年,《廢舊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辦法》正式出臺。2006年商務部又通過《舊貨品質鑒定通則》和《舊貨品質鑒定 ——舊家用電器》這兩個行業標準。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該規定的核心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實行目錄管理、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并對生產者、銷售者、回收經營者和處理企業的相關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該條例將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望進一步規范舊電器回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