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將《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征求意見稿下發,估計2009年推行。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新的定頻空調能效標準門檻定于現行的2級標準(能效值為3.2)。這意味著2007年上市銷售的2200多萬臺空調,將在2009年成為“不合格品”,將被禁止公開銷售,這無疑給主銷定速空調的廠家帶來空前的壓力。另一方面,在價格上,消費者明年購買的空調產品,將會比現在的空調產品價格略高一些,但從能效方面來說,節能空調將會更省錢,也就是說性價比會更高,可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消費者可能還沒認識到這些。那么,空調能效三級跳到底是喜還是憂?對空調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對國家節能環保目標、對消費者又將產生哪些影響呢?
新標準:一年可省三峽電站年發電量
新標準的強制實施帶來生產成本的明顯提高,預計單臺定頻空調平均成本將上升約兩成,對企業來說壓力大增。
國家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07冷凍年度國內零售市場空調銷售量2630萬臺。中怡康的大中城市商場零售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定速空調產品銷量中,一、二級能效產品占比合計3.5%,三、四、五級占96.5%。如果定速空調的市場占有率按90%計,去年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定速空調大致為2300多萬臺;其中能效比低于3.2 的產品約2200多萬臺。也就是說,新標準實施后,庫存中近八成的3~5級能效空調將被淘汰,改造成本高達20%,對廠商而言不如直接生產變頻空調。新標準的實施不僅為變頻空調生產商等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也創造了巨大的省電、省錢,節能環保效應。
空調新國標一旦實施,相當于建造了一座無形的三峽電站。以1.5匹空調為例,按全國平均每年運行200天,每天連續運行8小時計,如果將其能效比從2.6升至3.2,一臺空調一年可省電約400度;將全國年銷量2200多萬臺全部換成能效比3.2的產品,一年可省電88億度,合電費四五十億元。國民經濟研究所消費調查表明,全國空調保有量近2億臺;如果全部換成能效比3.2以上產品,則一年可省電800億度,相當于三峽電站全部建成后全年的發電量。
能效三級跳是行業變局契機
有一位曾參與中國空調能效標準起草的專家指出,中國空調能效標準(2005)頒布已經好幾年,大多數空調企業卻一直過于重視產能、銷量的擴張,花在研究節能技術上的精力不夠。對此,海信科龍副總裁石永昌對記者表示:“空調產品的高效節能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研究和不斷的累積,節能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巨大提升的。如果一個企業過去幾年的研發重點不是高效節能技術,那么要應對2009年能效升級,并不輕松。如果能暫時延緩能效升級的步伐,對消化低能效空調、減輕高效空調研發和生產的壓力,是有作用的。”
美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對于高效節能產品研發滯后、準備不夠充分的空調企業來說,能效一次升三級,可能會帶來陣痛;但對空調行業來說是長期利好,不僅加速國內市場節能空調產品的升級換代,還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歐盟、日本、美國等市場均有嚴格的能效準入門檻,實施新的能效標準后,將提升我國空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檔次和地位。
據了解,去年4月變頻聯盟成立之初,僅有5家成員企業,其中國內品牌,僅有海信一家;而今年,變頻聯盟成員企業增至12家,其中包括格力、美的、海爾等定速空調的主要國內品牌。有專家表示,變頻聯盟成立1年,國內主流空調廠家均已加入,顯示其正在成為空調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但誰將在這三級跳的比賽中勝出,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