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病數是1992年的154倍
去年9月,衛生部部長陳竺曾介紹,2009年內蒙古自治區共報告布病病例16551例,占全國報告病例數的46%,是我國布病的主要流行區,內蒙古防治布病的工作在全國舉足輕重。
為此,在農業部的支持下,衛生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商定,共同啟動聯合防治工作。根據衛生部網站公布的信息,在這個聯合防治項目下,力爭到2012年底,以旗縣為單位,急性期布魯氏菌病患者的發現率、規范治療率和治愈率均達到70%以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人間布病疫情嚴重流行。由于采取一系列措施到八九十年代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以下簡稱鼠布基地)的相關專家說,“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續快速上升,人間布病成為報告發病數上升速度最快的傳染病之一。”
資料顯示,2006年4月,衛生部和農業部組織衛生部布病專家咨詢組部分委員和農業部從事動物疫病防治的專家到遼寧錦州、吉林松原、內蒙古烏蘭察布、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進行調查,并完成了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疫區范圍有擴大的趨勢,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而新發病人和暴發點都有增多。
資料顯示,1992年布病發病數僅為219例。記者登錄衛生部網站發現,2010年的發病數為33772例,是1992年的154倍。
中國農業大學吳清民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布病發病情況較為嚴重。根據農業部統計數據,全國2005年家畜布病疫點351個,2006年迅速達到1178個。而衛生部的相關數據顯示,連續多年新發病例3萬多人,且患病人員波及職業及非職業人群,提示動物性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吳清民介紹,現在感染大部分都是職業人群,但也存在學生、老人、孩子感染的情況。有些情況是直接飲用未經煮沸或巴氏消毒處理的奶產品,或者涮羊肉時食用了未經檢疫的羊肉,這些都有可能被感染。
布病從幾十年前牧民們最擔心的傳染病,曾因相關研究者的努力,疫情接近平穩,而近十幾年的反彈究竟有何原因?防止布病的關鍵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