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農莊》游戲界面
日前,一款號稱小投入高回報、穩賺不賠的《魔幻農莊》游戲因涉嫌傳銷最終崩盤的事件,引發了輿論的關注。“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了解到,《魔幻農莊》系統在最后崩盤后約有超過30萬人被騙,涉及資金高達2億元。反傳人士表示,目前以“游戲理財”為名的網絡傳銷成為了新形態的傳銷方式,并且愈演愈烈。
傳銷穿新衣
借游戲的馬甲瘋狂肆虐
事實上,借助游戲包裝的傳銷案件在今年已經發生多起案例事件,傳銷借助互聯網的基因,套上“游戲”的馬甲在網上瘋狂肆虐著。“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注意到,5月12日,自稱由英國著名游戲公司帕加姆(Pergame)制作的模擬經營類游戲《英倫大廈》被曝光涉嫌傳銷。玩家通過“向別的玩家購買金幣加蓋樓層—大樓產出更多金幣—金幣售賣給其他玩家”來獲得收入。此前《英倫大廈》在App Store曾被多次下架,但又不斷換殼上架,目前仍然化名《PG Game2》在App Store出售。
5月1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曝光了一款名叫《錢多多牧場》的手游詐騙案。以投錢就能返利的形式誘惑不少玩家往里面投錢,同樣也是以發展下線賺取傭金的形式不斷擴大玩家群體。據報道,有將近3000位玩家被套4000萬人民幣。
7月29日,共青團中央官方微信報道基于微信平臺的小游戲《歡樂微游夾娃娃》涉嫌傳銷。此前,這款基于微信平臺的游戲曾在網絡上大熱。在此游戲中玩家充值購買金幣后,操縱虛擬機械手模擬“夾娃娃”,抓取成功則獲得相應金幣。此外,玩家之間通過掃二維碼加入游戲的順序,形成上下線關系,下線在游戲中消費,上線可抽取不同比例傭金,形成類似“金字塔”的層級關系結構。
除此之外,“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還發現,市場上此種類似的游戲數不勝數,有種菜種果的農場類《歡樂農場》、《夢幻果》等,養雞生蛋的牧場類《一文雞》等,運營模式大同小異,被騙的玩家更是不在少數。另外還有《玫瑰莊園》、《黃金大灌籃》、《火狼大灌籃》、《歡樂保齡球》等游戲在市場上活躍,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反傳人士介紹,拉人頭式的傳銷已經過時了,目前,以“游戲理財”為名的網絡傳銷成為了新形態的傳銷方式,并且愈演愈烈。
高息誘惑
擊鼓傳花的游戲噱頭
為什么這些具有傳銷性質的游戲課能夠在人群中肆虐呢?據辦案民警介紹,此類傳銷往往打著“游戲理財”的噱頭,通過打游戲便可打成人生贏家,與傳統傳銷相比無疑更具迷惑性。
“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調查發現,這些游戲大多都是一個套路,玩家之間通過掃描二維碼互相推薦,亦或是通過其他所謂的“內部會員推薦”按照加入游戲的先后順序,形成上下線關系,下線在游戲中消費,上線可抽取不同比例傭金,形成類似“金字塔”一樣的結構。只有不斷涌入新的下線玩家,才能使先前加入的玩家獲得盈利,才能夠保證整個游戲模式繼續進行下去。
以《魔幻農莊》游戲為例:玩家若要參與游戲需先繳納30元為系統管理費,并向賬戶充值300元為購買種子的資金。而這就是“入門費”。同時還必須要有推薦人,游戲網址或APP下載也都是由推薦人提供。玩家直推一個用戶獎勵16個種子,滿100個種子可以換90朵玫瑰花;直推10個用戶會獎勵1個花仙子,以此類推,最多獎勵4個,一個花仙子可以增加拆分率0.1%;系統獎勵達到4個花仙子后,自動合成一個花天使,增加拆分率0.5%,最多擁有4個花天使。低投入、高收益無疑是《魔幻農莊》能夠不斷發展玩家的核心原因。入局的玩家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只能通過不斷介紹拉新人以此提高自身的收益率。
北京文化產業研究咨詢機構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認為:“實質上,‘傳銷游戲’就是一個借用了游戲外殼的騙局,通過高利率回報的噱頭吸引用戶進入,之后利用新進用戶的錢來向老用戶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依靠玩家的推廣,游戲的新用戶群體也在不斷增加。隨著新用戶的不斷增多,所承諾的高額回報也在不斷增加,一旦進入的人不夠就會崩盤。”
反傳人士李旭認為:“盡管套著游戲外衣的‘馬甲’,但傳銷的三個特點始終不會變。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只要同時具備入門費、拉人頭以及計酬方式這三個特征,即是涉嫌傳銷。工商管理部門及法律界人士均表示,這款微游或已涉嫌網絡傳銷,而其設置游戲金幣可提現,也涉嫌違規。微信方面表示,已關停部分外部鏈接,將對涉嫌違法的開發者進行處罰。
加強監管
互聯網思維下法律法規需與時俱進
“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了解到,傳銷游戲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宣稱自己為“游戲理財”。而這種概念是組織者和參與者利用純資金進行的博彩游戲,在此過程中,通過繳納入門費、拉人頭發展下線、等待分紅、內部電子股拆分、動態發展多層次計酬等方式進行。
“游戲理財”型傳銷比傳統意義上的傳銷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這些傳銷多打著理財、賺錢的旗號吸引人,來掩蓋其發展下線牟利的本質。其次,這類傳銷借用互聯網平臺,隱蔽性更強,其發展會員都是在網絡上進行注冊,彼此之間的聯系也主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工具來完成。由于這類傳銷通過互聯網傳播,所以具有跨地域性,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由于各地工商部門被限制于各自屬地,無法對這類全國性的傳銷從源頭上切斷。同時,傳銷游戲往往和“互聯網金融”的說辭放在一起,游戲規則中往往會設置充值的金額和次數的上限,如果想要一次性投入巨款需要和客服進行交涉。這樣做的目的則是為了規避第三方的監控,而這無疑大大增強了監管的難度。
“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注意到,若打擊這類“游戲”型網絡傳銷,就需要加強監管、打擊和宣傳。其中,政府部門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細致長效的打擊傳銷機制,要及時發布防范警示信息、打擊信息動態、追蹤大案要案的處理結果,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社會的宣傳和教育。傳銷搭載游戲“上網”,就要倒逼監管“上線”。這就要求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門要迅速介入這個監管“真空地帶”,加強對網絡交易行為的管理,組建“網絡警察”和“網絡工商”,設置專門的網上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執法人員,實施專項管理,全程監控,發現異常交易情況,及時查處。
同時,傳銷游戲由于傳播速度快、參與人員隱蔽、資金轉移方便,發現和查處難度大,打擊微傳銷還要補上法律漏洞。在互聯網時代下,禁止傳銷的條例制度要與時俱進,有關方面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填補制度空白,完善監管機制,將“傳銷游戲”的行為徹底納入到法治的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