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前業績一直高歌猛進的直銷行業而言,一邊是行業增速的放緩,另一邊或將迎來監管的細化。
國家工商總局官網近日貼出“直銷企業分級分類監管課題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該報告透露,國家工商總局委托山東省工商局做上述課題。調研報告的背景則是由于直銷經營模式有別于一般傳統經營模式,再加上直銷企業內部管理的差異化,直銷企業在規范經營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直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頻繁出現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甚至是涉嫌傳銷的違法行為。
而南都記者從廣東省直銷企業協會獲悉,對于廣東直銷行業,目前也面臨“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認知度普遍較低”、“法律觀念差”、“宣傳不實”等影響廣東直銷行業發展的問題。
虛假宣傳等問題突出
國家工商總局官網顯示,為了做上述調研報告,該局與山東省工商局率領課題組已走訪了湖南省工商局、廣東省工商局、上海市工商局,并先后組織了駐湖南、廣東、上海直銷企業總部和省級分公司負責人進行座談和實地調研。
結果顯示,直銷企業在宣傳層面的問題依舊較為突出。在對直銷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的調查中,監管部門認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虛假宣傳、未經批準從事直銷活動、從事傳銷活動,違法行為發生比例分別是88 .9%、50%、44.4%。直銷企業也認為,在經營中易出現違法違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未經批準從事直銷活動和涉及傳銷三個方面,違法行為發生率分別為86.7%、73.3%和33.3%。很顯然,兩者的調查結果高度吻合。
此次出爐的調查報告,還從監管者的角度,披露了直銷行業出現問題的主要環節,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直銷企業的各類會議”,“企業或直銷員、經銷商的傳銷行為”以及“企業虛假宣傳”,所占百分比分別是77.7%、77.7%和72.2%。
監管細化正提上議事日程
南都記者注意到,為了合理地調配監管執法資源,進一步提高了監管效率,一些地方已經在嘗試分類管理,例如廣州市工商局根據直銷企業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將直銷企業分成A BCD四類管理,通過實施動態分類管理,將管理與規范納入分類管理各環節。而上海則已經出臺《直銷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實施辦法》,將直銷企業21種經營行為納入信用評價內容。但在被問卷調查的省市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中,目前尚無監管部門對直銷企業實施分類監管。
相比分類管理,分級管理的嘗試則已經在陸續推開,根據調查統計,在被調查的所有省市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中,有50%的監管部門對直銷企業實行分級管理。
“對于分級分類管理,我們確實已經聽說了這方面的消息。在我個人看來,這可能是一種信號,未來可能會讓市場區管理市場,讓市場去給企業投票。但從操作層面來說,為避免無序競爭,具體評價指標該如何劃需要作周全的考慮。”世界華人直銷大會執行秘書長胡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重塑行業文化迫在眉睫
廣東直銷行業也已在思考如何應對的問題。廣東省直銷企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直銷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等幾大問題較為凸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黃英姿表示,自己曾堅持了五六年的時間調研公眾心目中的直銷行業形象,結果發現,那些反感直銷的人他們反感的是某個直銷人員。直銷人員是直銷行業的形象代言人,直銷行業因為沒有門檻,某些直銷人員素質低,容易給外界造成誤導,使公眾認為參與直銷的人都登不了大雅之堂。
另外,受經濟架構調整、經營成本上升、發牌持續增加、微商沖擊等系列因素的影響,從2015年開始,在廣東的行業巨頭集體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態勢。
南都記者注意到,為了應對上述形勢,廣東直銷企業協會已建議當地直銷企業應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不能搞“短平快”的投機行為,應回歸到以產品為導向,以服務為根本理念的穩步成長步伐。